教务处〔2025〕9号
各学院: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已经成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影响最大的高校双创赛事,是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关键纽带,是检验学校“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成效评价的重要考量指标之一。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平台,学校决定举办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赛道设置、参赛对象、类型及组别
赛道 |
组别 |
申报人 |
参赛团队(含申报人) |
参赛条件 |
高教 主赛 道 |
创意组 |
我校在校生,团队负责人 |
在校生,3-15人 |
1.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2.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 |
初创组 |
我校在校生、毕业5年内毕业生,企业法人 |
在校生、毕业5年内毕业生,3-15人 |
1.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获得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3.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
成长组 |
我校在校生、毕业5年内毕业生,企业法人 |
在校生、毕业5年内毕业生,3-15人 |
1.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或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 2.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
师生 共创 组 |
我校在校生、毕业5年内毕业生 |
在校生、毕业5年内毕业生,3-15人 |
1.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或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创业且教师所占权重比例大于学生; 2.如已经注册公司,注册年限不得超过5年,师生均可为公司法人代表; 3.股权结构中,师生股权合并计算不低于51%,且学生参赛成员合计股份不低于10% |
“青 年红 色筑 梦之 旅”赛道 |
公益组 |
我校在校生、毕业5年内毕业生,团队负责人 |
在校生、毕业5年内毕业生,3-15人 |
1.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2.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者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 |
商业组 |
我校在校生、毕业5年内毕业生,团队负责人或企业法人 |
在校生、毕业5年内毕业生,3-15人 |
1.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2.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司的项目均可参赛。 3.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如已注册成立机构或公司,学生须为法人代表。 |
备注:毕业五年内毕业生是指2019年6月及以后毕业的学生。
二、赛程安排
本次参赛以学院为单位,鼓励跨学院联合申报。具体安排如下:
(一)宣传动员(2月18日-2月28日)
请各学院面向本科生毕业5年内校友、在校教师等,积极宣传、深入挖掘、多渠道搜集各类参赛项目。
(二)报名(3月1日-3月10日)
1.以学院为单位报送报名电子材料。参赛项目填写《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赛报名表》(附件1)并撰写商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提纲要求见附件3)。学院收集汇总参赛项目,审核参赛资格后填写《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赛报名汇总表》(附件2)。
2.报送材料:学院汇总表(EXCEL版本、有盖章的扫描件各1份),各项目报名表和商业计划书(如有参赛项目PPT、视频,可以一同报送)。
3.报送时间、方式:3月10日前,发送至邮箱wnsyjxk@163.com,邮件名称为“xx学院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赛报名”,邮件附件限1个,请以压缩包形式发送。各参赛项目的报名材料须包含参赛报名表+商业计划书,以“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学院名称”命名保存。
4.所有参赛项目,均需要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org.cn)或大赛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报名。大赛的报名系统尚未开放,具体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三)项目评审(3-5月)
初赛。初赛采用评阅参赛项目电子资料的方式。邀请历届创新创业大赛评委、知名创业人、行业专家等组成初赛评审委员会,根据项目团队提交的参赛材料,进行初赛评审,评选出约报名总数10%的项目进入复赛。
复赛。复赛采用项目路演及答辩的方式。邀请历届创新创业大赛评委、知名创业人、行业专家等担任复赛评委,评选出约报名总数5%的项目进入决赛。
决赛。决赛采用项目路演及答辩的方式。邀请历届创新创业大赛省赛评委、知名创业人、行业专家等担任复赛评委。评选出约报名总数2%的项目获得一等奖。
三、奖项设置
1.本次校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一等奖约占报名总数的2%,二等奖约占报名总数的3%,三等奖约占报名总数的5%。
2.设优秀组织奖。根据学院上报项目的质量、数量以及支持力度等作综合评估。
3.设优秀指导教师奖。对一等奖作品指导教师按优秀指导教师表彰。
四、其他事项
1.赛道要求、参赛对象、类型及组别等参照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附件4)的要求,最终要求以2025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通知为准。
2.相关附件不随文发放,可在教务处网站—公告通知栏下载。
附件:1.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赛报名表
2.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赛报名汇总表
3.商业或项目计划书提纲
4.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的通知
5.各学院参赛项目名额分配表
教务处
2025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