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学校党政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学校2019年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以教学质量建设为主线,以“双万计划”建设为牵引,以参加专业认证为契机,加强专业内涵和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完善校地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强化实践教学管理,严管严抓教学秩序,打造教师教育办学特色,推进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推动学校“办学有特色、发展有优势、工作有亮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一、落实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推进高水平培养体系建设
1.全面贯彻落实学校2019年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范专业建设的意见》,相关部门、二级学院加强教育教学工作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思路、重点工作与目标,着力建设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与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打造一流师资队伍,营造一流育人环境,培育一流质量文化,优先发展师范专业、申硕学科,打造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全面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水平和质量。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讲话精神,实施“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育人,增强学科课程育人效果。建设虚拟仿真思政课实践体验教学中心,完成线上思政课程建设,常态化开展思政课大练兵、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名师和团队,争取在全省高校思政课大练兵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研究项目、示范中心。
3.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体育教育俱乐部制改革,加强学生体育运动队训练管理,毕业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到95%。加强公共艺术教育,重点加强师范生音乐、美术、书法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鉴赏能力培养。落实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加强劳动教育课管理,推进家庭劳动、学校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结合,探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
三、以“一流专业”建设、专业认证为着力点,加强专业建设
4.根据教育部新颁布本科专业目录和教育部、教育厅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工作部署,教务处、各学院分别制订完善学校和各学院专业建设规划,统筹专业结构调整和一流专业建设计划。
5.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置换、撤销3个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小、生源与就业质量差、办学条件较弱的非师范专业。
6.以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为牵引,大力加强一流专业建设,聚力打造优势特色。2019年首批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完善建设方案,加强建设进展检查;督促未通过认定的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积极整改提升。做好2020年度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培育和申报工作,争取取得好成绩。
7.做好师范专业认证各项工作,督促各师范专业完善建设与认证工作方案,着力推进师范类专业“对标”建设,争取首批接受认证的师范专业顺利通过二级认证。探索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建设,争取获批3项省级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启动并推进工程类专业认证准备工作。
8.做好2016年增设专业的学士学位授予权申报审核工作。做好2017年新设专业建设情况检查。
四、以“一流 课程”建设为牵引,着力加强课程建设
9.加强对已立项和通过认证的各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评估验收,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组织校级“一流课程”评选立项,设立60门左右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社会实践等“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提前培育,精心组织,做好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工作,力争获批5门左右省级课程,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取得突破。
10.依托“优慕课”课程平台,充实、丰富平台自建课程类别和数量,大力加强网络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力度。
11.加强教材选用、审核管理,加强“马工程”教材使用者培训。设立10项左右教材建设项目,资助教师编写出版高适用性、高质量教材。遴选教师自编教材参评省级优秀教材。
五、研训结合,以赛促教,大力推进“课堂革命”
12.与人事处共同举办教师课堂教学创新、教学信息化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班,引导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手段,构建“学生中心、教为学服务”的高效课堂,呈现“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学习新形态。
13.以赛促教,组织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创新竞赛,遴选优秀教师参加第二届陕西本科高校课堂创新大赛、陕西省第四届教师微课教学比赛、陕西和全国高校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陕西高校思政课(课程思政)“大练兵”竞赛、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等竞赛,力争取得好成绩。遴选推荐教师参评陕西高校教学名师奖。
六、强化实践教学与管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14.加强现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和检查评估。做好2020年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工作。
15.对照专业认证标准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拓展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建足建强能够较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新建优质基地不少于40个。深入推进校地校企协同培养,深化与渭南市教育局的教育合作。组织教师申报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力争获批项目不少于15项。
16.加强见习实习管理。各专业依据实践教学大纲,落实好专业见习,务求实效。艺术类专业组织好写生、采风教学。组织好师范生在新疆、临渭区“顶岗实习”,在大荔县、白水县扶贫支教实习,加强实习前、实习中的指导、检查,实习后的考核、总结交流、技能展示。
17.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考核、测试。结合师范专业认证,狠抓师范生普通话与语言表达、“三笔字”书写、课件制作、备课说课讲课等职业技能培养,强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18.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抓好课程教材、导师队伍、双创基地建设,开展创新创业试点学院建设成效检查评估,发挥创新创业示范校、试点学院、校外实践基地、研究与培训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做好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和省级、国家项目遴选推荐工作,争取获批省级、国家级项目数量不少于85项。
19.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承办西北师范联盟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激励引导各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等高级别、高水平学科竞赛,获奖数量较上年增长。组织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持续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思想政治教育、乡村振兴、精准脱贫有机结合。
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催生高质量教育教学成果
20.组织2019年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开题和中期检查工作。加强教学改革项目与教学成果奖的策划、培育,组织开展2020年校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评审工作。
21.围绕打造教师教育办学特色,激励引导教师积极从事教育科学、基础教育、教育教学实践改革和研究。深化与渭南教研机构、中小学校的合作教研,设立2020年校级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与科研处共同做好国家级、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前教育研究项目、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及国家级、省级各类教育学会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力促此类项目、成果显著增长。
八、严管严抓教学秩序,切实加强教风学风建设
22.加强新生学科学习导引。加强新生班主任工作、新生学科专业了解、大学生活适应、学习方法、学业生涯规划等情况的调研,督促各学院重视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和学科学习导引,激励、督促各学院落实学生“必读书目”、开展经典导读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回归常识”,刻苦读书学习,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23.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引导应用类专业学生紧密结合生产、社会实际选题,师范专业选教育教学研究相关题目占到60%左右。规范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环节,加强毕业论文重复率检测,提高指导和写作质量。
24.严格执行考试、学籍管理规定,提高学生学业挑战度。严格落实学业警示、考试工作、学籍管理制度,严格毕业资格、学位授予审核,严把出口关,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25.提高师范生教师资格证书“国考”通过率。相关学院对师范生教师资格证国考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考试动员、辅导,2020届师范毕业生通过率提高至75%以上。
26.狠抓学生考研。激励引导各学院重视学生考研动员与指导,提高学生考研报考率、上线率、录取率,以考研为抓手,促使教师教学改革和学风好转。
27.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优化教学督导评估质量,加强学生信息的采集与反馈,建设教学质量保障监测大数据平台,开展基于教学状态大数据的专业评估(认证)、课程评估,为教学管理、专业评估(认证)、资源配置等提供数据支撑。加强教学过程检查,及时发现和通报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严格执行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制度。
九、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优化生源和学生规模结构
28.结合专业结构调整,做好专业生源数量、办学条件、班额规模调研,科学编制招生计划,优化学生规模结构,师范专业招生计划比例达到60%以上。
29.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创新招生宣传方式,拓展宣传途径,共建生源基地,吸引优秀生源报考,落实招生“阳光工程”,争取圆满完成招生计划。
教务处
2020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