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设专业建设的意见
2024-03-11 14:37   审核人:

渭南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设专业建设的意见

渭师院教〔2016125

为进一步加强新专业(毕业生不足三届的专业)的建设与管理,促进新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就进一步加强新专业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新专业建设要遵循科学定位,保证质量,办出特色的原则;注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鼓励和提倡多学科交叉与融合;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主干,以教学条件建设为重点,争取做到师资队伍有名师、核心课程出精品、教学条件有保障。

二、项目责任制管理

新办专业建设期为七年,即从招收首届学生开始至第三届毕业生毕业。新专业建设实行项目责任制,新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专业的建设工作。新专业建设项目组负责组织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建设任务的分解与落实、教学文件的制定和汇编等工作,上报专业建设进度计划和总结,做好教学档案整理并形成一套自成体系的教学档案,开展专业建设工作的自评及日常管理工作,根据学校要求接受评估检查。新专业建设负责人统筹安排新专业建设经费。

二级学院负责组织新专业建设的实施,加强对新专业建设过程的管理,支持新专业建设项目组的工作,协调和解决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检查新专业建设进展情况和建设经费落实及其使用情况,组织开展新专业建设的自评自查工作,并积极协助学校对新专业建设进行评估验收等工作。

教务处负责组织审核新专业建设规划,制定新专业建设管理办法、评估指标体系等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对全校新专业建设的评估与检查,做好对新专业建设工作的协调、指导与管理。

三、建设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

(一)建设规划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各学院要认真调查研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毕业生就业趋势及学校实际情况,对新专业进行合理的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与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2.二级学院要切实重视并积极解决新专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各个教学环节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提出分年度新专业建设规划,努力把新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新专业建设要纳入学校学科建设体系,学校将在统筹学科、专业科学合理布局的前提下,使新专业择优享受学校的学科建设相关政策。

3.加强教学文件的建设与管理。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认真修订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等各类教学文件。加强对专业建设进展工作的总结,做到年度有计划、中期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教学档案齐全,管理科学规范。

(二)基本条件建设

加强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构建立体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提高实验室开放的力度。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在校内外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生产教学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学校应根据新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加大对新专业所需教学、实验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要在专业建设负责人的指导和带领下,在充分论证及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尽快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梯队层次明显、治学严谨、具有创新和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学校将支持新专业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工作。

(四)完善课程建设体系、重视课堂教学

1.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将教学内容改革与学科专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起来,要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本专业学科发展特色与学科前沿成果。

2.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要根据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开展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教学研究,针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积极开展关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进一步发挥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加强教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3.重视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按大纲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吃透教材,了解学生、讲究方法”,写出较为详细的备课教案。讲课中努力做到理论阐述准确,概念清晰,条理分明,论证严密,逻辑性强;既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又要难点分散,激发学生思维;既要培养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切实加强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建设。加强教材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促进教学研究、提升教学水平、推动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教材建设规划。教材内容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要优先选用面向新世纪新时期推荐教材或国家规划教材。

(六)加大对新专业建设投入

1.加大对新专业建设投入。从招生年度开始学校按照相关政策给予各新办专业建设经费资助,经费使用范围主要用于教学文件汇编、教师培训、调研差旅费、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件制作、图书资料建设和双语教学等方面。加大实验室经费投入,改善新办专业的办学条件。新专业实验教学所需仪器设备应本着缺口添置、陈旧更新的原则优先解决。针对某些专业对仪器设备的特殊需求,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解决。各学院在申报及使用学校实验室建设经费时,优先批准新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项目和经费。

2.在开展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立项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对新专业给予倾斜,并大力配合学院做好新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

(七)建立和完善评估制度

1.建立与健全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各学院要建立与健全各个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要建立起本专业范围内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专门组织学生进行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测评和专业满意度的调查,已有毕业生的专业要对毕业生进行专业满意度的调查;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教师要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教学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新专业开办要严格按照校训的要求建设优良的学风,在自身专业特色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积淀,上升为专业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

3.在年终考核和评奖评优时,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新专业建设负责人。学校对新专业的建设成效实施定期检查或评估,对建设进程迟缓、效果不佳的专业将予以限期整改直至停办。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