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结合学校体育工作实际,现就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大力加强和深化改进体育工作
1.开足开好公共体育类课程。体育学院严格执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完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第一学期必修课(田径+体操),第二、三、四学期增加必修课选项课,做好分级选项班教学。第五、六学期线上线下结合开设体育类选修课,逐步实现第七、八学期开设体育选修选项课。教务处、附属医院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健康教育类课程,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2.加强体育类课程与教材建设。体育学院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构建“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融合的体育教学模式将体育课程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强体育类一流课程建设;加强体育类课程思政建设,强化体育在价值塑造中的重要作用,申报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使用“大学体育”自编新教材,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做好教材质量评估。
3.强化体育教学训练。聚焦“课堂+实践+竞赛”的体育教学模式,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健康知识和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教会学生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田径、体操、武术等1-2个专项运动技能,使学生在体育训练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4.发展特色项目和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重点加强田径、体操、羽毛球、网球特色体育项目建设,创造条件开设定向越野、攀岩等体育项目,构建“一校多品”体育项目。引进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教师,创造条件开展红拳、射箭、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训练、竞赛活动,进一步丰富体育课程资源,激发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动能。
5.大力开展体育竞赛和阳光体育运动。办好春季田径运动会、院际“五大”球类竞赛,大力开展健身操、广播体操、趣味运动等体育比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马拉松、越野赛等竞赛活动,调动学生会、体育社团工作积极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推动大学生每年至少参加1个集体项目,构建田径运动会、体育比赛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校际、校级、院级、班级四级体育竞赛体系。充分发挥体育教师联系学院制度,推进二级学院打造“一院一品”或“一院多品”体育项目或竞赛模式,形成大学生体育锻炼制度,推动大学生每天有效锻炼1小时,通过勤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6.加强体育运动队建设。执行《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体育代表队管理暂行办法》,认真组织开展体育运动队常态化专业运动训练,提高运动技能,争创优异成绩,打造学校竞技体育品牌,提升学校知名度及影响力。对运动成绩特别突出、学习成绩优异、综合表现良好的高水平运动员,按照学校科技文体竞赛奖励相关规定进行奖励,并在评优、评奖等方面给予倾斜。
7.严格组织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推进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每年认真组织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田径运动会项目设置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衔接,引导大学生熟悉和重视体质健康测试项目训练,加强学生体质测试的训练指导,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与毕业资格挂钩。
8.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以部门、工会组织为基础组织开展教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举办教职工田径运动会、篮球赛,增强教职工身体素质,提高职工身心健康水平。实行“课间操”制度,增强教职工运动锻炼意识。加大职工体育活动投入,充分利用云帆体育馆条件,加强教职工体育项目培训,为职工文体活动创造优良环境和服务条件。
二、加强保障和考核
1.加强组织领导。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建立健全体育工作协同机制,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统筹和指导。学校体委、二级学院要重视体育工作,每年专题研究体育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员参与,提升身体素质。
2.落实经费保障。加强经费保障,足额预算和拨付体育维持费及各项体育运动经费。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学校体育发展,吸引社会捐赠,多渠道增加投入,确保学校体育改革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3.强化工作考核。学校将二级学院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纳入年终考核。体育学院每年统计分析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情况,二级学院每年底提供体育工作总结和相关支撑材料,作为考核依据。
渭南师范学院体育运动委员会秘书处(代)
2021年3月5日